2025年4月,NBA常規賽落幕,掘金以西部第4的身份鎖定季后賽首輪對陣快船。但丹佛球迷的興奮中摻雜著一絲焦慮——“萬能膠”約基奇場均三雙、歷史級數據封神,卻可能要被威少這塊“補丁”拖垮,看看輸給輸給森林狼的那場比賽就明白了。
本賽季的威少,常規賽大部分時間里沖筐高效、傳球勤懇(場均6.1助攻),底薪合同下堪稱“性價比之王”;但剩下小部分的時間,他化身“失誤制造機”——上空籃脫手、近距離傳球變“炮彈”、關鍵時刻無腦犯規。打森林狼時,他一個能殺死比賽的空籃不進,掘金被對手造三分犯規罰籃絕殺。
掘金不用他還不行,穆雷傷病纏身、狀態不穩定,替補席的布勞恩和沃特森連運球過半場都哆嗦。威少成了約基奇唯一的“副駕駛”,但這位副駕的油門和剎車裝在同一塊踏板上——你永遠不知道下一腳會踩出什么。
在強調空間和效率的小球時代,威少持球突破、硬懟籃下、僵尸跳投,這些技能在2017年還能拿MVP,但如今對手只需縮在禁區,完全可以放他三米遠(三分命中率32.3%)。約基奇的高位策應本可化解空間危機,但一些時候威少無球時蹲底角的消極跑動,讓掘金的進攻變成“4打5”。
更致命的是節奏沖突,約基奇的比賽在于“以慢制快”,能用一記跨越半場的擊地傳球破解包夾;而威少是“以快制快”,持球推反擊時眼里只有籃筐。兩人同時在場,掘金的進攻激情四射,很多時候也有雜亂無章的噪音。
威少的防守曾是賣點,但36歲的他大多只剩“賭博式搶斷”這一招。單防效率更是一般,球隊失去波普、布朗之后,威少的漏勺屬性讓掘金的外線防守捉急。
從湖人到掘金,威少始終活在顯微鏡下。有人夸他“底薪超值”,也有人把輸球歸咎于他的失誤;更衣室里,約基奇的沉默與穆雷的不活躍或許讓他如坐針氈。這種撕裂感,可能也加劇了他的焦慮——越是拼命證明自己,越是用力過猛。
杜蘭特靠無解中投穩坐頂薪,哈登用組織能力帶隊沖冠,威少只剩“競爭心態”這塊遮羞布。重建球隊嫌他占球權,爭冠隊怕他拖空間,掘金用他純屬“死馬當活馬醫”。若今年季后賽再拉胯,如果連約基奇都帶不動,他之后可能連底薪合同都混不到——畢竟沒有球隊愿意為“情懷”買單。
可我們也不想這位昔日的MVP這么快就淡出NBA,威少該怎么做?那就得角色重置,去帶替補避開與約基奇同場的節奏沖突,盡量避免陷入陣地戰;進攻端只空切吃餅、快攻奔襲,減少那些持球強投,關鍵時刻把球交給約基奇去處理。
其實我們很清楚,威少在掘金的角色定位就是第六人,讓替補陣容的進攻火力變得更加兇猛,不至于首發建立起來的優勢被蠶食殆盡。于是威少也該明白自己的任務,得帶領隊友們守住領先,減少沒必要的失誤和強攻,幫助約基奇分擔壓力。
當約基奇打出生涯之夜,也該明白自己已經不是主角,而是一個輔助者的角色,讓當家球星變得更加耀眼才是。
打森林狼那場比賽的一些畫面,在之后的比賽中少點兒出現,威少的職業生涯也就越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