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晚,2024-2025賽季CBA季后賽八強賽迎來了“京城德比”的最關鍵戰役。在雙方均有關鍵球員因傷缺陣的情況下,北汽男籃憑借更深厚的板凳深度以及更加均衡的人員配備,最終以112比95帶走比賽,以系列賽3比1的大比分順利晉級四強。
作為CBA歷史上的首次季后賽“京城德比”,這輪系列賽本是全國無數球迷關注的強強對決。但從北汽男籃內線核心周琦因眼部受傷需要在每場比賽前單獨獲得出戰許可,到北控男籃主力后衛廖三寧持續帶上作戰,再到曾凡博、鄒雨辰等人接連出現意料之外的傷病,傷病似乎已經成為困住“京城德比”的陰霾。
從戰術層面來看,頻繁且大面積的傷病,不僅迫使兩支球隊頻繁調整策略,也限制了雙方在這場歷史性的德比系列賽的發揮。同時,明星球員的傷缺或者帶傷出戰,也讓比賽的精彩程度大打折扣,影響到了球迷的觀賽體驗。
更深遠的影響則在于,傷病甚至將影響部分球員的成長與發展。比如,在雙方G4大戰前夕,有消息稱NBA球探將現場考察北汽男籃球員曾凡博。而曾凡博本場比賽帶傷作戰的現實處境,顯然很難讓他完全展示自己的實力。
事實上,類似“京城德比”這樣因傷病無法呈現百分百精彩的遺憾,在今年的CBA季后賽中還有不少。站在宏觀角度而言,頻繁出現的傷病不僅會縮短球員個人的職業生涯,也會直接影響CBA賽事的商業價值和品牌形象。畢竟,球迷們希望看到的是健康的球員在賽場上盡情展現自己的實力和風采,如果傷病過多,會讓球迷們對賽事的質量和安全性產生質疑,從而降低賽事的吸引力和商業價值。
“京城德比” 所遭遇的傷病困境,只是CBA聯賽中傷病問題的一個縮影。但要解決傷病問題也絕不是簡單粗暴地通過縮減賽程就能夠實現的。賽程的優化、規則的完善、球員自我保護意識的提升、俱樂部體能訓練與康復保障能力的提高等等,保護球員、減少傷病是需要通過一整套科學方案去執行的系統性工程。而這對于目前需要快速成長的中國籃球來說,極為重要和關鍵。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黃夕寅
圖片來源:北汽男籃官微
校對 陶善工